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普博覽 ? 農業(yè)科普 ? 正文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太湖溇港

發(fā)布日期:2021-12-02??來源:湖州學習平臺??瀏覽次數(shù):1412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边@是元代著名文學家戴表元所描繪的湖州山水,但多數(shù)人只記住了“江南清麗地”“只合住湖州”,而忽略了“太湖分港流”的溇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言,“溇,雨溇溇也”。清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溇溇,猶縷縷,不絕之貌”。太湖有著近400公里的湖岸線,在這漫長的湖

“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边@是元代著名文學家戴表元所描繪的湖州山水,但多數(shù)人只記住了“江南清麗地”“只合住湖州”,而忽略了“太湖分港流”的溇港。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言,“溇,雨溇溇也”。清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溇溇,猶縷縷,不絕之貌”。太湖有著近400公里的湖岸線,在這漫長的湖岸線上,每隔500米至800米便有一條河道延伸至內陸,200多條河道像梳子一樣密密麻麻地分布,這些河道就是溇港。太湖豐富的水量,通過這些數(shù)量眾多的溇港流向內陸,滋養(yǎng)著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

太湖溇港大錢港河道及其水閘

往事越千年。太湖溇港的水利系統(tǒng)自春秋時期便已初現(xiàn)端倪,當時的太湖先民為了發(fā)展生產、減少水患,逐步在太湖南岸利用自然溝渠開挖水系用以灌溉和泄洪。西晉末年,我國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次人口大遷徙,大量北方人口的涌入為太湖流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六朝相繼建都南京后,由于太湖流域“湖地低洼,素稱澤國”,為了增加耕地面積,人們開始圈圩擋水,開鑿溇港,修建水渠,修筑了大量圩田。其時,溇港初具規(guī)模。及至宋代大圩解體、小圩確立的改良階段,以及元明清持續(xù)發(fā)展等階段后,河渠縱橫、圩田橫布的溇港圩田系統(tǒng)正式成型。

“大白諸沈安,羅大新涇潘,幻金金許楊謝,義陳濮伍蔣錢新,石湯盛宋喬胡薛,薛部丁家一點紅?!边@首三十六溇港歌謠從湖州吳興的大錢港開始排列,由西向東綿延至江蘇吳江的吳溇。歌謠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條溇港的名字,同時也就是每座沿溇而居的村莊的名字。

水利界泰斗鄭肇經教授在《太湖水利技術史》中稱太湖溇港“是古代太湖勞動人民變涂泥為沃土的一項獨特創(chuàng)造,它在我國水利史上的地位可與四川都江堰、關中鄭國渠媲美”?!棒~米鄉(xiāng)、水成網、兩岸青青萬株?!?,太湖溇港催生的?;~塘、桑基圩田系統(tǒng),使湖州成為了中國的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

太湖溇港

在2016年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7屆國際執(zhí)行理事會上,太湖溇港成功入選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因溇而生,因港而興的溇港文化,在沉淀了千年以后,隨著太湖溇港申遺成功而享譽世界。

太湖溇港重浚溇港善后規(guī)約碑

作者單位:湖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責任編輯:吳婷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