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論壇 ? 理論與探索 ? 正文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

發(fā)布日期:2022-01-19??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刊??作者:齊昆鵬 王聰?shù)??瀏覽次數(shù):1379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科學資助機構應如何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當前,在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且“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增強,科研人員向公眾進行科學傳播愈發(fā)重要。作為科學知識的生產者,科研人員既是科學精神的承載者,也是科學方

——科學資助機構應如何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

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習近平

當前,在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且“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增強,科研人員向公眾進行科學傳播愈發(fā)重要。

作為科學知識的生產者,科研人員既是科學精神的承載者,也是科學方法的踐行者。他們對科學有著較其他群體而言更為深入的理解,是科學傳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體。

由于以生產科學知識為特點的基礎研究往往由公共財政支持,公眾作為公共財政提供者,有權了解研究結果及其可能的影響,開放科學運動即基于這一理念發(fā)展起來。特別是隨著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不斷深入,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為社會帶來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科技倫理越來越成為公眾關心的重要社會議題,甚至有人呼吁將公眾直接納入科學知識生產過程,這也要求公眾對科學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科學資助機構的資助是科研人員開展研究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能夠對科研人員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同時,科學資助機構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增強科學與公眾的相互理解,為科學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負有一定的責任。一些國家的科學資助機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勵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我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也以多種方式鼓勵和開展科學傳播。

科學資助機構的資助是科研人員開展研究工作的重要經費來源,對科研人員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同時,科學資助機構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增強科學與公眾的相互理解,塑造良好的科學社會氛圍負有一定的責任。因此,從科學資助機構的角度探討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資助機構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動因是什么?

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符合科學資助機構促進科學發(fā)展、保持科學與社會良性互動的目標。

1.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是科學資助機構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國主要科學資助機構基本依靠公共性財政經費,因而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雖然其資助的科學研究項目能夠為社會提供基礎科學知識之類的公共產品,但前沿科學知識往往比較抽象、不易理解,難以惠及更廣大的一般公眾。因此,如何拉近科學與公眾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公眾了解并參與科學是科學資助機構比較關注的問題。然而,科學資助機構自身的資源有限,因此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是科學資助機構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2.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有利于加強科學研究與社會的關聯(lián)

由于主要科學資助機構的經費大多來自公共經費,引導科學研究關注社會需求,提高科學研究與社會的直接關聯(lián),有利于加強科學資助機構繼續(xù)獲得公共經費的合理性,并實現(xiàn)其組織的核心宗旨。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宗旨除了推動科學發(fā)展之外,還包括“提高國民健康、國家繁榮、國民福祉”。而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增加了科研人員與公眾接觸的機會,是科研人員了解社會關切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學資助機構引導科學研究關注社會需求的重要措施。

3.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有利于提高科學研究的質量

一方面,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有利于科學家擴展研究視野,如:從用戶視角出發(fā)重新看待自己的研究領域,或從公眾的觀點中受到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更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另一方面,科研人員在與公眾的交流過程中更容易了解并思考與自身研究工作相關的倫理問題,有利于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預判研究可能會給環(huán)境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開展負責任的研究。負責任且高質量的研究符合科學資助機構的核心目標要求。

4.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有利于吸引更多優(yōu)秀后備人才進入科研領域

科研人員對科學有更為深入的理解,也承載著對科學研究事業(yè)的熱情;他們參與科學傳播,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科學傳播,有利于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青少年對科學產生興趣,增加青少年未來選擇科學為職業(yè)的可能性。優(yōu)秀后備人才是科學研究事業(yè)良好發(fā)展、優(yōu)秀科研成果持續(xù)產出的重要保障。作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資助機構有動力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以及保持并提高科技后備力量的質量。

科學資助機構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方式有哪些?

隨著我國對科學傳播和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愈加重視,科學資助機構有必要繼續(xù)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結合國外主要科學資助機構的相關經驗,可以考慮從5個方面著手。

1.出臺相關倡議或指導性文件

各級科學資助機構可制定相關措施,加強各級各類科學資助機構彼此之間的合作,共同簽訂相關倡議,在各個層面上鼓勵、引導科學共同體參與科學傳播活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倡導和營造一種鼓勵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氛圍。一方面,向科研人員闡明科學傳播對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科學共同體、社會的重要性,以及為科研人員個人職業(yè)生涯可能帶來的益處,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學傳播工作。另一方面,鼓勵并支持科研機構重視科學傳播,從科研機構內部層面加強對參與科學傳播的科研人員的認可。例如,在組織框架上,鼓勵科研機構將科學傳播納入其組織目標和核心戰(zhàn)略;在具體措施上,鼓勵科研機構探索將科學傳播納入科研人員崗位要求或晉升標準的可能性路徑,為科研機構的相關培訓提供指導和資源,鼓勵并支持科研機構為科研人員在科學傳播中取得的成績開展慶祝和交流活動,從而在整體上營造支持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組織文化環(huán)境。

2.為激勵科研人員關注和參與科學傳播制定較為硬性的措施

科學資助機構可以在資助項目的申請階段和結題階段明確科學傳播的相關任務要求。例如,要求科研人員在申請書中描述科研人員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和結題后預期開展的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又如,資助項目結題時需在結題報告中提供進行科學傳播的對象、范圍、形式、渠道等。

3.為科研人員從事有關科研成果的科學傳播活動提供靈活性較高的小額資助

科學資助機構可依托于現(xiàn)有科研項目,設立小額度后續(xù)經費模塊,并簡化申報手續(xù),提高及時性,以資助從事前沿科學研究的各類科研人員基于與項目相關的科研成果開展面向青少年和其他公眾的科學傳播活動。

4.設立面向科研人員的科學傳播獎項

科學資助機構單獨設立或與其他相關機構共同設立面向科研人員的年度科學傳播專門獎項,舉辦較為隆重的頒獎典禮,邀請著名科學家作為頒獎嘉賓,并廣為宣傳。一方面,設立科學傳播獎項有利于明確展示科學資助機構支持科學傳播的態(tài)度,減少科研人員的相關顧慮;另一方面,也能夠為科研人員樹立榜樣,加強科學共同體參與科學傳播的意識,從而有利于提高科學共同體對參與科學傳播行為的認可程度。

5.加強與其他社會主體的合作

各類科學資助機構可以與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等科學共同體合作,為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活動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并提供多方位的技術性支持;與其他媒體和網站開展合作,為科研人員和科技記者提供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協(xié)調科學邏輯與媒體邏輯之間的差異;與其他培訓機構合作,提供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技能培訓。

齊昆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科學傳播、科技政策、科學技術與社會等。
王聰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科學傳播、科技政策、科學技術與社會等。

文章摘編自:齊昆鵬,張志旻,賈雷坡,楊曦,張云曉,高天曉,王聰. 《國外主要科學資助機構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的做法與啟示》.中國科學院院刊,2021,36(12):1471—1481

責任編輯:張媛媛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