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敝嗅t(y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多夾濕,最易傷氣、傷心陽。因此,小暑節(jié)氣應特別注意平心靜氣以養(yǎng)心神,防暑避暑以祛濕氣。
暑氣傷心,宜平心靜氣養(yǎng)心神
中醫(yī)認為,心開竅于舌,通五味之苦,在志為喜,在液為汗,應四時之夏。因此,夏季養(yǎng)心是非常重要的。
在情志上,情緒喜樂可使心氣舒暢。若暴喜過度,則易血氣渙散,心神失養(yǎng);若五志過極,皆可傷心。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心情愉悅及情緒平穩(wěn),這樣有助于安養(yǎng)心神。
在生活上,小暑節(jié)氣提倡睡午覺。11時至13時是心經當令,午后小憩,不但可以養(yǎng)心神,還能緩解上午工作的疲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但睡午覺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睡前不宜過飽;二是睡覺時間不宜過長;三是睡后不能馬上運動。
濕熱交加,宜防暑避暑祛濕氣
暑性炎熱,小暑過后,天氣漸熱,防暑、避暑極為重要。出門前,建議收聽氣象部門發(fā)布的“高溫預警”“中暑指數”“紫外線指數”預報,為防暑做好準備。出門后,可以利用太陽傘、防曬衣、防曬霜等做好戶外防暑。戶外運動盡量選擇較為涼爽的早晨和傍晚,避開炎熱的中午時段。
此外,防暑飲品和藥物是夏季防暑避暑的必備之品。西瓜是夏季的時令水果,汁水豐富,能解暑、生津,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綠豆有清熱解暑、止咳利尿的功效;酸梅、山楂可生津止渴;金銀花、菊花可清熱解毒;赤小豆可清熱利濕。建議夏季多飲用西瓜汁、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赤小豆粥等清熱生津之品,均有解暑防暑的作用。
暑多夾濕,濕氣困脾,人們容易出現納呆、食少、困倦、疲乏等癥狀。所以,養(yǎng)生應注重祛除濕氣。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夜間使用熱水泡腳,以微微汗出為宜,可祛除體內濕氣。
2.夏季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太低,以免濕氣郁閉體內。
3.食用具有祛濕健脾作用之品,可用陳皮、薏米、茯苓、扁豆等熬粥。
小暑后,頭伏至,冬病夏治正當時
“熱在三伏”,小暑節(jié)氣后,全年最熱的三伏天也快到了。
三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盛之時?!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此時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三伏貼、三伏灸是中醫(yī)運用敷貼、艾灸等方法,預防或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腹瀉等疾病的方法,通過除寒邪、補陽氣,使好發(fā)于冬季的寒性疾病得到痊愈或緩解。
除治療之外,人們在生活作息上要注意護陽氣,這樣才能鞏固冬病夏治的作用。建議不要貪吃冷飲、沖涼水澡等;可適當食用羊肉、生姜、辣椒等溫補食物,以溫經通絡。
美味又養(yǎng)生的食療方
1.老姜煨雞
原料:雞1只,老姜60克,料酒100毫升,茶油適量。
做法:老姜洗凈切大片,處理好的整雞剁大塊;燒熱水加點料酒,然后把雞塊放進去焯水去除雞腥味;翻動雞肉塊使其加熱均勻,雞肉斷生即可撈出;少量茶油倒入鍋內,小火煸炒老姜半分鐘,加入雞肉塊一起煸炒1分鐘,再加入100毫升料酒煸炒1分鐘;雞肉炒好后盛到砂鍋中,放適量水淹沒雞肉,蓋上鍋蓋開始煨,大火燒開后改用中小火煨40分鐘即可加鹽出鍋。
功效:雞肉和姜都能溫陽散寒,能夠除去暑天因食用寒涼之品產生的體內寒濕之氣,尤其適合在頭伏食用。
2.綠豆老鴨湯
原料:老鴨1只,綠豆200克,土茯苓40克。
做法:將老鴨去除內臟后洗凈,切段備用;將綠豆洗凈后與老鴨、土茯苓一起用大火熬開后,改用小火燉大約4小時,最后加少許調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老鴨滋補不上火,綠豆可清瀉心火,土茯苓可解毒利水。此湯清潤、滋補、瀉火,適合夏季火熱偏盛之人食用。
3.冬瓜蓮子湯
原料:冬瓜500克,肉塊100克,香菇、蓮子適量。
做法:冬瓜洗凈去瓤,沸水煮10分鐘后撈出,加入肉塊(豬、羊、牛、雞均可)、香菇、蓮子,燉至肉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冬瓜有清熱利濕之功,蓮子、香菇有健脾益智之功。該湯可以除濕健脾,適合夏季食用。
(作者為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
責任編輯:任全慧